為孩子的健康把關
親愛的家長: 為確保孩子安全及健康的學習環境,並維護幼兒的健康,避免發生群聚感染與重症個案,所以即日起加強落實以下措施,敬請您配合~~ (1).每日早上出門前,請先替寶貝量體溫,若有發燒現象請留置家中休 息,可縮短孩子生病時間,也可以保護其他孩子。
(2).全體師生每日來園時,在門口清毒雙手、量體溫, 以耳溫槍量體溫
並紀錄。 耳溫溫度達38度(含)以上者,除立即通知家長前來接 回就
醫。生病之幼兒需至症狀解除後24小時再返校上課。
(3).寶貝若有感冒咳嗽症狀請配戴口罩上學。並請在書包內準備1~2個口
罩備用(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就要更換,以確保其阻隔功能)。
請家長配合~如果要進入校園內,請先在門口清毒雙手、量體溫。 避免出入公共 場所,自外返家後儘速帶幼兒回家盥洗更衣,
並督促幼兒勤洗手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。
(4).老師落實教育幼兒正確洗手的時機及方式,及督促注意呼吸道衛生
與咳嗽禮節。
(5).請隨時關心子女身體健康,如有類流感症狀(如發燒、
喉嚨痛、咳嗽或非過敏引起之流鼻水、呼吸喘、發汗、
意識不清)應立即就醫。 沒有必要少進出醫院,因為
有90%以上得病者均在醫院被感染。
(6).強化衛生教育宣導:教導正確的洗手、並落實於吃東西前
上完洗手間後、咳嗽後務必要以肥皂洗手;平常不要用
手去摸口鼻。
(7).定期維護環境清潔:每天會將孩子接觸之物品表面做徹
底消毒,定期作校園環境的消毒。
(8).加強呼吸道與咳嗽禮節:
.咳嗽時要戴口罩或以面紙手帕摀住口鼻。
.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,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。
.如有呼吸道症狀,與他人交談時儘可能保持一公尺以
上距離。
.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,要立即徹底清潔雙手。
(8).其他:
.口罩使用一般外科手術用即可。
.發燒48小時內口服克流感才有用。
.發燒定義-耳溫>=38℃ 腋溫>=37℃
額溫>=37.5℃
.室內保持空氣流通。
希望做到「零感染、零缺口」的目標,讓我們攜手同心
平安度過,感謝大家合作!!
透過種種預防,希望每位寶貝都能健康、快樂的 !
祝福大家 ~ 平安! 健康!
H1N1新型流感 VS 一般感冒症狀比較表 H1N1新型流感 一般感冒 3-6小時內會急速發高燒(37.8度以上) 且會急速的全身性肌肉酸痛 逐漸發燒及全身性肌肉酸痛 約80%以上會有嚴重的頭痛 輕微的頭痛 無流鼻涕但有咳嗽及喉嚨痛 流鼻涕及咳嗽 幾乎沒有打噴嚏(較不常見) 打噴嚏 37.8度以上之高燒會持續3-4天 偶會發高燒 嚴重的全身性肌肉酸痛、關節疼痛 輕微的全身性肌肉酸痛、關節疼痛 大多數的人會有發燒惡寒 偶會有惡寒 持續會有嚴重的疲勞感與虛弱 輕微的疲勞感 扁桃腺不會腫 扁桃腺會腫 會有嚴重的胸部壓迫感 無胸部壓迫感
新流感的防疫措施‧ 一.H1N1 新型流感傳染途徑: 鼻分泌物時,應立即更換並丟進垃圾桶。 或手帕時,可用衣袖代替。 尺以上距離。 手。
H1N1 新型流感傳染途徑與季節性流感類似,主要是透過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,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 天到發病後7 天均有傳染性,但對於病程較長之病患,亦不能排除其發病期間繼續散播病毒。另兒童病例的可傳染期通常較成人病例為長。
二. 感染H1N1 新型流感之症狀:
人類感染 H1N1 新型流感症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,包括發燒、咳嗽、喉嚨痛、全身酸痛、頭痛、寒顫與疲勞,有些病例出現腹瀉、嘔吐症狀。
三.如何確定是否感染H1N1 新型流感:
無法依症狀研判是否感染 H1N1 新型流感,需採取檢體進一步檢驗始可確認。若您有相關旅遊史、接觸史及疑似症狀,請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。
四.個人平時之預防措施:
(1) 遠離感染來源:避免前往H1N1 新型流感發生地區。
(2) 注意個人衛生:勤洗手,養成良好衛生習慣。
(3) 注意個人保健:規律運動、均衡飲食。
五.有呼吸道症狀時,應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:
(1) 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時應戴口罩,當口罩沾到口
(2) 打噴嚏時,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,若無面紙
(3) 如有呼吸道症狀,與他人交談時,儘可能保持2 公
(4) 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,要立即澈底清潔雙
(5) 生病時應在家休息,除就醫外,儘量避免外出。
‧口罩戴法有撇步‧
口罩戴法有撇步深色朝外才有效
口罩戴法有撇步深色朝外才有效(謝謝衛生所 提供)
H1N1新型流感疫情擴大至亞洲鄰國,許多民眾紛紛搶購口罩,以預防疾病傳染。不過戴口罩也是有技巧的,專家指出口罩應緊密遮蓋口鼻,外科手術型口罩應以綠色或深色面朝外,口罩平均一天替換一次。
新型流感的傳染途徑和季節性流感類似,主要是透過飛沫與接觸傳染,其症狀包括發燒、咳嗽、喉嚨痛、全身酸痛、頭痛與疲勞等類似感冒的症狀,一般成人在症狀出現前1天到發病後7天都有傳染性。
現在在街頭已可見到民眾開始戴上口罩避免染疾,但口罩百百種,要如何選擇合適的口罩,及正確的配戴方式,讓防護效果更升級,都是需要注意的事項。
口罩戴法有撇步 醫師:深色朝外才有效
消基會醫療糾紛委員會委員,同時也是 醫師的許萬盛指出,除了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外,一般民眾並不需要配戴N95口罩,由於N95可吸入的空氣有限,過去曾發生過民眾長時間戴著N95從事活動,而導致氣喘發生。
許萬盛建議,民眾選擇口罩上緣附有軟質鐵絲的外科手術型口罩,使用時應以綠色、深色面朝外,才有防止液體滲入的功能,而白色部份應朝內。把軟質鐵絲沿著鼻樑壓緊,讓口罩完全覆蓋口鼻。民眾也不要為了省錢,就把口罩兩面重覆使用。
口罩不戴時要如何收納才比較衛生,許萬盛表示,可以準備一個透明塑膠袋,口罩白色部份朝內對折後收起,或者選擇一本不看的書,把口罩如書籤般夾在書裡。一般民眾一天大約更換一次口罩為佳。
另外,民眾若在公共場所,遇到有人打噴涕或咳嗽,許萬盛也以個人經驗建議民眾立即閉氣20秒,並迅速離開當地。
防疫期間,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也是重點工作,許萬盛指出除了多洗手外,民眾也不要常有揉眼睛、挖鼻孔、把手碰觸嘴巴或傷口等動作,因為病毒容易透過人體的黏膜組織而傳染。另外,民眾應多喝水、有充足的睡眠,來增強身體抵抗力。
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則建議,民眾可購買酒精後加水稀釋,調配出濃度70%酒精,清潔週遭環境消滅病毒。